2025年7月25日
星期五
內容概覽
Preview
民政部、全國老齡辦發布《2024 年度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公報》,速看全文
康養產業動態
News
一、人口老齡化概況
截至2024年末,全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31031萬人,占總人口的22.0%;全國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2023萬人,占總人口的15.6%。全國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撫養比22.8%。全國人均預期壽命達79.0歲。
二、老齡事業發展頂層設計
2024年重陽節前夕,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給“銀齡行動”老年志愿者代表回信,強調老年人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希望廣大老年朋友保持老驥伏櫪、老當益壯的健康心態和進取精神,既要老有所養、老有所樂,又要老有所為,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銀發力量”。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視老齡工作,聚焦老年人的急難愁盼問題,完善政策舉措,營造良好社會環境,把老年人生活保障好、作用發揮好、權益維護好。
2024年10月,習近平對民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新時代新征程,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加強對民政工作的領導,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推動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各級民政部門要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深化改革創新,完善政策制度體系、服務保障體系、監督管理體系、社會參與體系,著力推進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著力提升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社會事務、社會治理工作水平,積極主動為人民群眾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應有貢獻。
2024年12月,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親切接見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受表彰代表,向他們表示熱烈祝賀,希望他們弘揚光榮傳統、永葆政治本色,繼續為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積極貢獻。
2024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強調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促進事業產業協同,加快銀發經濟規模化、標準化、集群化、品牌化發展,培育高精尖產品和高品質服務模式。
2024年7月,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對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進行重點部署。
2024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健全基本醫療保險參保長效機制的指導意見》,持續鞏固拓展全民參保成果,夯實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根基,從完善政策措施、優化管理服務、強化部門協調、健全保障措施等方面作出專門部署。
2024年8月,國務院以“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推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為主題,進行第九次專題學習。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強在主持學習時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老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認真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把積極老齡觀、健康老齡化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加強和改進老齡工作,推動老齡事業高質量發展。
2024年9月,全國人大常委會發布《關于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決定》,批準《國務院關于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辦法》。各地各部門加強政策解讀,制定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圍繞擴大和保障就業、協調推進養老托育等重點難點問題回應群眾關切。
2024年9月,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審議通過民政部代表國務院作的《關于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加強和改進失能老年人照護工作情況的報告》。
2024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發展的意見》,強調健全分級分類、普惠可及、覆蓋城鄉、持續發展的養老服務體系,要求加快健全覆蓋城鄉的三級養老服務網絡,貫通協調居家社區機構三類養老服務形態,構建養老服務事業產業發展三方協同機制,強化有力有效的要素保障。
三、老年社會保障
(一)養老保險
養老保險覆蓋范圍繼續擴大。截至2024年末,全國參加基本養老保險107282萬人,比上年末增加639萬人。全國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53452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331萬人。其中,參保職工38713萬人,參保離退休人員14739萬人,分別增加788萬人和543萬人。全國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4725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214萬人。全國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數53830萬人,其中實際領取待遇人數18039萬人。同步調整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2024年全國總體調整比例為3%。2024年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全國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提高20元。
企業年金穩步發展。截至2024年末,全國有15.93萬戶企業建立企業年金,參加職工3242萬人。企業年金投資運營規模3.6萬億元。自2007年開展投資運營以來,全國企業年金基金年均投資收益率為6.17%。
第三支柱養老保險有序發展。2024年12月15日起,個人養老金制度在全國范圍內全面實施。截至2024年末,制度運行平穩有序,在售各類理財、儲蓄存款、商業養老保險和公募基金等個人養老金產品共1010款。
(二)醫療保險
醫療保險制度運行總體平穩。截至2024年末,全國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132662萬人,參保率鞏固在95%。全國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以下簡稱職工醫保)參保人數37948萬人。其中,退休職工10458萬人,比上年增長4.6%。參加職工醫保人員享受待遇53億人次,比上年增長9.9%。全國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以下簡稱居民醫保)參保人數為94714萬人,其中60周歲以上城鄉居民22371萬人,比上年增長3.8%。參加居民醫保人員享受待遇30億人次,比上年增長14.9%。
(三)長期護理保險
長期護理保險試點穩步推進,制度運行平穩。截至2024年末,49個試點城市參加長期護理保險人數達18786萬人,享受待遇人數超146萬人。2024年基金收入279.6億元,基金支出131.1億元。長期護理保險定點服務機構超8800家,護理服務人員約30萬人。
(四)基本生活救助
社會救助工作成效顯著。截至2024年末,全國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對象625.0萬人(其中老年人145.3萬人),保障平均標準為每人每月798.1元,比上年增長3.9%;全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3361.5萬人(其中老年人1325.1萬人),保障平均標準為每人每月593.9元,比上年增長5.9%。全國城市特困人員40.2萬人(其中老年人24.7萬人);全國農村特困人員439.4萬人(其中老年人346.6萬人)。
四、養老服務體系
(一)養老服務供給
印發《關于加快發展農村養老服務的指導意見》,首次在全國層面專門對發展農村養老服務作出總體性、系統性部署。修訂《“十四五”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工程和托育建設實施方案》,因地制宜新建或改建既有養老服務設施。出臺《自然資源要素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指導目錄(2024年本)》,進一步明確養老服務消費領域土地要素保障支持政策。開展《關于加強規劃和用地保障支持養老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實施成效評估。組織修訂《老年人照料設施建筑設計標準》(JGJ450—2018)。
2024年,下達中央預算內投資75.9億元支持202個養老設施(含醫養結合)建設項目。中央財政安排2.96億元支持59個地區開展縣域養老服務體系創新試點,以點帶面推動提升農村養老服務整體水平。全國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5.8萬個、涉及966萬戶,增設養老、托育等各類社區服務設施1萬余個。截至2024年末,全國共有各類養老機構和設施40.6萬個,養老床位合計799.3萬張。其中,注冊登記的養老機構4.0萬個,床位507.7萬張(護理型床位占比為65.7%),養老機構年末服務人數230.7萬人;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36.6萬個,床位291.5萬張。累計遴選184個地區開展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項目,支持建設家庭養老床位34.7萬張、提供居家養老上門服務64.3萬人次。
(二)養老服務兜底保障
各地因地制宜建立完善基本養老服務清單。截至2024年末,全國享受老年人補貼人數共計4949.4萬人,其中高齡津貼人數3752.8萬人,養老服務補貼人數587.3萬人,護理補貼人數93.2萬人,綜合補貼人數516.1萬人;全國共支出老年福利資金489.4億元,養老服務資金253.2億元。持續推動殘疾人兩項補貼精準管理,截至2024年末,全國共有60歲及以上持證殘疾老年人1890.9萬人,全年發放殘疾人兩項補貼資金455.6億元,共惠及994.9萬老年人,占領取殘疾人兩項補貼人數的48.7%。
老年助餐服務穩步發展。中央財政投入3億元專項引導資金支持助餐服務,各地堅持因地制宜、可持續發展,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不斷拓展老年助餐服務網絡。截至2024年末,全國老年助餐點達7.5萬個。
積極推進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行動。對納入分散供養特困人員范圍的高齡、失能、殘疾老年人家庭實施居家適老化改造,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將改造對象范圍擴大到城鄉低保對象中的高齡、失能、留守、空巢、殘疾老年人家庭和計劃生育特殊家庭。截至2024年末,“十四五”期間累計支持208萬戶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實施困難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十四五”期間累計完成改造122.5萬戶,其中殘疾老年人60.43萬戶。
加強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等群體集中照護。2024年,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20億元,對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自愿入住養老機構接受集中供養提供兜底保障,對承擔集中照護任務的養老機構結合績效考核結果予以適當補助。聚焦“老年父母+殘疾子女”等特殊困難家庭中重度殘疾人的托養照護服務需求,推動有條件的地方將“老年父母+殘疾子女”家庭中納入低保的重度殘疾人,納入中央財政支持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等群體集中照護服務范圍。
(三)養老服務安全和質量
印發《關于加強養老機構預收費監管的指導意見》,全面規范養老機構預收費行為。部署開展全國養老機構人身安全問題排查整治、養老服務領域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養老服務領域打擊非法集資專項行動、深入整治養老服務領域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等工作,全面壓降各類風險隱患。上線運行全國養老服務信息平臺,逐步推動全國養老服務數據資源匯聚共享、信息互聯互通。指導48個地區開展基本養老服務綜合平臺試點,推動養老服務供需精準對接和養老服務行為全流程監管。
(四)養老服務人才培養
優化養老服務學科專業結構。高等教育層面,設有老年學、老年護理學、老年醫學、康復醫學與理療學等相關學科專業領域,老年醫學、康復治療學等納入《急需學科專業引導發展清單(2024年)》。截至2024年末,全國高校共開設護理學、養老服務管理等專業點770余個。職業教育層面,《職業教育專業目錄》設有智慧健康養老服務、老年人服務與管理等21個中職、高職專科、職業本科相關專業,2024年中職相關專業布點1700余個,高職專科相關專業布點1600余個,職業本科相關專業布點30余個。繼續教育層面,2024年31所高校備案智慧健康養老服務與管理、老年保健與管理、老年學等專業點32個。
持續加強養老服務技能人才培訓評價工作。推動研究設立養老服務師新職業,研究建立相應專業技術人才職業資格制度,積極開展養老護理員項目職業技能競賽。頒布長期照護師國家職業標準,印發《關于推進長期照護師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的實施意見》。
五、老年健康服務
(一)老年健康服務體系
老年健康宣傳教育廣泛開展。以“維護聽力健康,樂享幸福晚年”為主題開展2024年全國老年健康宣傳周活動,部署開展老年聽力健康促進行動(2024—2027年)。以老年人多發病、常見病為重點,組織專家開展“健康大家談”系列直播活動。深入挖掘選樹護佑老年人健康方面的先進典型,活躍在全國各地的老年護理團隊入選中央宣傳部、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的2024年“最美醫生”名單。
老年健康促進行動不斷深入。開展失能老年人健康服務行動,對提出申請的65歲及以上居家失能老年人提供健康服務和健康咨詢,指導轉診轉介。組織開展老年健康與醫養結合服務管理項目,為失能老年人提供健康評估和健康指導服務。持續實施老年營養改善、心理關愛、口腔健康、癡呆防治等老年健康促進專項行動。實施重點癌癥早診早治、心腦血管疾病、慢阻肺高危篩查等重大公共衛生項目,持續推動做好老年人重大慢性病早期篩查和干預。做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老年人健康管理,每年為65歲及以上老年人提供一次健康管理服務。2024年,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接受健康服務的65歲及以上老年人數達1.41億。
老年健康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印發《應對老年期癡呆國家行動計劃(2024—2030年)》,建立健全老年期癡呆防控體系。持續提升老年醫學醫療服務能力,推進便利老年人就醫工作,開展改善就醫感受提升患者體驗主題活動。印發《關于促進安寧療護服務規范發展的通知》,增設安寧療護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組織實施2024年老年醫學人才培訓項目和安寧療護人才能力提升項目,共培訓7500余名老年醫學和安寧療護人才。印發《緊缺人才—藥師崗位培訓項目實施方案(2024年版)》,將老年慢病專業作為培訓重點。持續推進殘疾人精準康復服務行動,2024年全國共有401.39萬殘疾老年人得到康復服務。
截至2024年末,全國共有國家老年醫學中心1個、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6個;設有老年醫學科的二級及以上公立綜合性醫院6000余個;建成老年友善醫療機構的綜合性醫院15624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39138個;安寧療護服務在全國185個市(區)推開。
(二)醫養結合
制定《關于促進醫養結合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深化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機構協議合作,發布醫養結合機構內老年人在養老區和醫療區之間床位轉換標準。實施“十四五”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工程,2024年下達中央預算內投資11.4億元支持27項公立醫療衛生機構醫養結合項目。持續開展社區醫養結合能力提升行動。開展醫養結合人才能力提升培訓項目,培訓醫養結合從業人員約4萬名。實施醫養結合示范項目,命名山東省為全國醫養結合示范省,命名首批100個示范縣(市、區)和99個示范機構。
截至2024年末,全國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服務機構簽約合作超過8.5萬對,醫養結合機構超過8400家,其中進行養老機構備案的醫療衛生機構近3600家,設立醫療衛生機構的養老機構超過4800家,床位總數超過210萬張。
六、銀發經濟
(一)銀發經濟經營主體
銀發經濟市場力量蓬勃發展。健全與民企、外企常態化溝通交流機制,助力企業在銀發市場發展。2024年從事老年產品和服務的相關企業注冊7.76萬家,優質企業品牌不斷涌現,銀發經濟的市場規模不斷提升。
(二)老年用品產業
發布2024年老年用品產品推廣目錄,遴選推廣279家企業的優質老年產品。組織2024年智慧健康養老產品及服務推廣目錄申報工作。研究起草加強康復輔助器具推廣應用的政策文件,推動有條件的地區建立實施殘疾人基本輔助器具適配補貼制度,實現輔具補貼制度省級全覆蓋,2024年共有92萬殘疾老年人得到輔助器具適配服務。
(三)適老化消費新場景
印發《關于進一步促進養老服務消費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質的若干措施》,指導各地在解決老年人急難愁盼問題中培育服務消費新增長點。印發《關于強化支持舉措助力銀發經濟發展壯大的通知》,引導用人單位大力開發“適老化崗位”。將服務“一老一小”作為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重點,2024年新增第四批60個全國試點和首批15個全域推進先行區試點。截至2024年末,210個試點地區累計建設5188個便民生活圈,涉及零售、餐飲、養老、家政等商業網點137.1萬個,服務居民1.18億人。將居家適老化改造列入家裝廚衛“煥新”補貼,2024年累計補貼約130萬件產品,爭取補貼資金約30億元。制訂增開銀發旅游列車行動計劃,滿足銀發群體旅游服務需求。印發《關于推進旅游公共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批準立項《旅游產品適老化設計指南》,遴選2024年智慧旅游適老化典型案例9個。
開展“2024消費促進年”系列活動,將10月第二周消費場景定為銀發經濟。指導舉辦“全國網上年貨節”、“雙品網購節”、“孝老愛老購物節”等主題促銷活動,針對老年群體推出線上適老專區。利用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等展會平臺,舉辦銀發經濟有關配套活動。連續3年在虹橋國際經濟論壇主辦銀發經濟主題分論壇,發布研究成果,推動產業合作。
(四)商業養老金融
印發《關于金融支持中國式養老事業服務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關于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適老化水平的指導意見》。延續實施普惠養老專項再貸款,將試點范圍擴大到全國,支持范圍擴大到公益型及普惠型養老機構運營、居家社區養老體系建設、納入目錄的老年產品制造,撬動投放養老產業貸款超千億元。大力發展商業保險年金,截至2024年末,已積累養老金規模超過8萬億元,覆蓋近1.3億人;開展養老理財產品試點,認購投資者約47萬人,規模超1000億元;推動特定養老儲蓄試點發展,存款人數約20萬人,余額近400億元;開展商業養老金業務,累計開戶超200萬戶,存量規模超1000億元;推動專屬商業養老保險發展,累計保費145億元,保單約90萬件(其中新產業、新業態從業人員保單9萬件,保費5億元);服務老年群體、養老機構保險保障需求,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群意外傷害保險保障超過3500億元,養老機構責任保險提供保障超過2400億元。
(五)銀發消費環境
積極引導銀發消費市場標準化、規范化發展。組織編制《老年用品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開展養老服務標準體系研究。出臺《適老環境評估導則》、《養老機構服務安全風險評估指南》、《康復輔助器具認知無障礙指南日常時間管理》等多項國家、行業標準,下達《老年認知障礙社區照護規范》、《養老服務與管理信息系統建設規范》等多項養老服務國家標準制定計劃。2024年,共發布適老化相關國家標準34項,下達16項老齡化社會、家用電器、公共設施適老化等國家標準制定計劃。我國專家擔任工作組召集人和國際標準項目負責人的ISO25556《老齡化社會老齡化包容性數字經濟通用要求與指南》國際標準成功通過征詢意見階段(DIS)投票。組織研發《居家養老服務認證要求》,截至2024年末,全國有能力開展養老服務認證的認證機構57家,現行有效的養老服務認證證書255張。
營造安心放心適老消費環境。強化老年用品質量安全監管,將老人鞋、老視成鏡、適老護理床等老年用品納入《全國重點工業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目錄(2024年版)》,將老年用品納入22類重點工業產品質量安全隱患排查治理行動。2024年,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共監督抽查老年用品6400余批次,監督檢查老年用品生產銷售單位2.2萬余家,發現并督促整改問題609個。聚焦醫療、藥品、醫療器械、保健食品等與老年人密切相關的重點領域,加大對“神醫神藥”等廣告亂象的清理整治力度,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全年共查處相關廣告違法案件7985件,罰沒金額0.99億元。深化旅游市場執法檢查,重點整治組織“不合理低價游”、強迫游客消費等突出問題。開展2024網絡市場監管促發展保安全專項行動。
七、老年友好型社會
(一)老年人社會參與
老年志愿服務持續深入開展。習近平總書記給“銀齡行動”老年志愿者代表重要回信在廣大老年志愿者和老齡工作者中引發了熱烈反響。印發實施《關于深入開展新時代“銀齡行動”的指導意見》,舉辦新時代“銀齡行動”啟動儀式和示范主題活動,啟動全國“銀齡行動”信息服務平臺,設計發布“銀齡行動”標識、志愿服務隊隊旗,協調北京、河北等10個省份首批開展“銀齡行動”省際對口援助。持續組織開展“增添正能量·共筑中國夢”活動,引導廣大離退休干部發揮積極作用。深入實施“國家銀齡教師行動計劃”,2024年選派915名高校銀齡教師前往西部41所高校支研支教。搭建銀齡教師管理服務平臺,截至2024年末已有18萬教師入庫。連續9年實施“京醫老專家智力支持海南項目”。發布2024年全國老年志愿服務暨“銀齡行動”十大新聞,開展基層老年協會能力提升試點。
持續推動老年教育高質量發展。截至2024年末,國家老年大學依托開放大學體系成立44家省級分部、6.8萬個基層學習點。搭建全國老年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匯聚44.1萬門(個)、共計426萬分鐘課程資源,平臺注冊用戶超1000萬人,累計提供學習支持服務1.7億人次。創新開展“樂學敬老”聯合行動,全國共248.6萬人次老年人參與。組織全國老年教育教學成果系列展演,1046家單位共推薦優秀作品3001個。各地公共文化機構多層次、多渠道興辦老年大學。截至2024年末,文化和旅游系統共有老年大學5000多所,注冊人員近百萬。提升軍休老年大學辦學水平,截至2024年末,全國掛牌成立102所軍休老年大學。
老年文化體育事業加快發展。印發《關于推進老年閱讀工作的指導意見》,舉辦第三屆全民閱讀大會·銀齡閱讀論壇,制播《樂齡讀書會》,策劃推出老年閱讀活動,覆蓋人群累計超1223萬人次。積極引導老年人題材藝術作品創作,全國群眾文化機構為老年人組織專場活動年均超3.5萬場次。發布《中老年題材微短劇管理提示》,開展“重溫經典”頻道進養老機構活動,推動各地為包括老年人在內的特殊群體提供免費或低收費收視服務。研制《老年人健身器材配置指南》,舉辦第九屆全國老年人體育科學大會,持續開展“九九重陽”全民健身主題活動、全民健身線上運動會等體育建設活動,支持全國3050個公共體育場館向包括老年人在內的公眾免費或低收費開放。舉辦全國老年人體育助力鄉村振興交流展示,推廣持杖操、花鼓、鞭陀龍等老年人文化體育活動。
(二)老年宜居環境
老年宜居環境建設提質增量。將“需要進行適老化改造的住宅數量”納入城市體檢基礎指標體系。結合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推進適老化改造和無障礙設施建設,2024年實施適老化、無障礙改造小區1.45萬個,共加裝電梯2.96萬部。在公租房保障中對符合條件的老年人予以優先配租,截至2024年末,累計有390多萬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享受公租房保障。將支持農村特殊困難高齡、失能、殘疾老年人家庭實施適老化改造列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年度工作要點。推進軍休老舊小區改造,截至2024年末,共完成改造607個,加裝電梯798部。實施藥品說明書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革試點工作。
老年出行環境持續優化。頒布出臺《城市公共交通條例》,規定城市公共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應當符合無障礙環境建設要求,并與適老化改造相結合。保障老年人申領機動車駕駛證權益,2024年共有5000余名70歲以上老年人申領機動車駕駛證。持續加強適老化無障礙出行服務工作,做好交通出行和支付便利化有關工作,發布《城市公共汽車無障礙運營服務規范》、《城市軌道交通無障礙運營服務規范》。2024年,新增及更新低地板及低入口城市公共汽電車7200余輛,打造敬老愛老城市公共汽電車線路660余條,累計完成1.3萬個城市公共汽電車站臺改造。打造城市軌道交通運營服務品牌線路32條,54個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的城市累計提供“愛心預約”乘車服務4萬余次。全國190余個地級及以上城市開通95128電話約車服務,主要網約車平臺公司在325個城市上線“一鍵叫車”功能,累計為1700余萬名老年人等群體提供服務超2億單。持續完善公路水路客運適老化服務,全國高速公路服務區(含停車區)累計建設無障礙通道1.76萬個、無障礙廁位4.27萬個、無障礙停車位2.17萬個,已建設無障礙通道、無障礙廁位、無障礙車位的高速公路服務區(含停車區)分別占總數的97.5%、98.9%、96.9%。組織編制《民用機場旅客航站區無障礙環境規劃建設指南》。推動無障礙環境認證,大興國際機場等15個項目獲頒認證證書。
(三)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問題
截至2024年末,60周歲及以上“銀發”網民數量1.56億人,占網民數量比重約14.1%。舉辦“2024年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月活動”,優化升級“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平臺”,實施“銀發數字素養培養”公益項目,助力提升包括老年人在內的全民數字素養。組織開展2024年“數字適老中國行”活動,開展“銀齡數字課堂”等教學活動30萬場以上。截至2024年末,累計推動超50項適老化及無障礙專利免費開放,超過1億臺國產品牌智能手機、智能電視完成適老化改造,超3000個老年人常用的互聯網網站和應用完成改造。持續優化全國社會保險待遇資格認證服務。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已開通96項全國性、跨地區社會保險公共服務,2024年累計訪問量17.89億人次;電子社保卡推出“親情服務”和“長輩版”功能,2024年累計服務人次超過2.9億。扎實推進電視操作復雜治理工作,實現2.85億家庭用戶開機看直播、便捷看電視。提升領事服務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全年為旅居海外的老年人提供線上辦理領取養老金資格認證服務14.5萬人次。
(四)養老孝老敬老社會氛圍
持續營造養老孝老敬老良好氛圍。以“堅持以老年人為中心,構建老年友好型社會”為主題,組織開展2024年全國“敬老月”活動。發布《第五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基本數據公報》。將關愛老年人、推進老齡事業發展作為精神文明創建的重要內容,組織各地廣泛開展“我們的節日·重陽”主題文化活動,聚焦老年群體深化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部署實施“夕陽紅”志愿服務計劃,指導推動各地以空巢、留守、失能、高齡老人為重點,有針對性地提供關愛陪伴、精神慰藉、醫療康養等志愿服務。組織網絡媒體及時做好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發展等相關政策舉措發布和解讀引導,指導網絡媒體策劃推出養老敬老主題新媒體產品,營造良好網上氛圍。將人口老齡化國情教育融入社會實踐育人工作,鼓勵學生參與敬老愛老助老志愿服務。開展2024年全國敬老養老助老公益廣告作品征集暨展播活動,啟動“社區青春行動‘青伴夕陽·伙伴計劃9專項活動”,大力推廣“金暉助老”志愿服務項目,持續開展巾幗為老志愿服務,開展重度殘疾人康復健身體育進家庭服務項目,組織人口老齡化國情教育“大講堂”百日宣講活動,制播《霞光滿天山河頌》重陽特別節目,舉辦第二屆“十城萬人”全視覺老視健康科普活動。
(五)老年人權益保障
宣傳引導老年人提高安全意識。建立健全涉老典型案例發布機制。深入開展“5·15”全國打擊和防范經濟犯罪宣傳日、“五防”(防盜、防騙、防毒、防矛盾糾紛、防治安事故)宣傳進社區等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提高老年人防騙意識、法律意識和維權能力。部署開展2024年防范養老服務領域非法集資宣傳月活動,持續推動“防非”宣傳工作常態化、長效化。開展“巾幗暖人心”深化維護婦女權益專項活動、“巾幗普法鄉村行”活動、老年人防詐反詐知識競賽、老年普法教育系列活動。
嚴厲打擊涉老領域違法犯罪。將打擊整治涉老犯罪納入年度專項行動統籌推進,2024年全國公安機關共立涉老年人詐騙、盜竊、搶奪案件20.5萬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5.6萬余人。
優化老年人法律服務工作。開展“法律服務助老護老”行動,重點關注高齡、失能、困難、殘疾等老年人,推出6個方面助老護老措施。2024年,全國法律援助機構共組織辦理老年人法律援助案件10萬余件,惠及老年人11萬余人,解答老年人法律咨詢66萬余人次;全國公證機構為老年人辦理減免收費公證6萬余件,為老年人辦理免費遺囑公證2萬余件。把積極老齡觀、健康老齡化理念融入審判執行工作全過程,探索建立惠老訴訟服務機制,完善無障礙訴訟設施,便利老年人參與訴訟活動。持續開展民事支持起訴工作,支持符合條件的老年人追索贍養費、扶養費。圍繞養老服務、退休金及補貼發放等焦點熱點問題,強化行政檢察監督。2024年全國檢察機關共辦理涉老年人行政檢察監督案件3466件,提出監督意見1605件。發布“最高人民檢察院藥品說明書適老化無障礙改造公益訴訟專案”等公益訴訟典型案例。
八、國際交流合作
派員參加聯合國大會老齡問題工作組第14次會議,參與工作組會議決定磋商,積極宣介我國保護老年人權益政策與實踐。舉辦2024年東盟與中日韓(10+3)應對老齡化國際論壇。派員參加聯合國社會發展委員會第62屆會議、聯合國世界數據論壇、10+3終身學習區域性研討會、國際助老會2024年亞太地區人口老齡化會議等,講好中國老齡故事。
- END -